集团官网|

员工风采

当前位置: 集团首页 -> 员工工作 -> 员工风采 -> 正文

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刘广昆:我把最滚烫的青春,种在了离祖国边陲最近的地方

发布日期:2025-06-26

2024年盛夏,304am永利集团的梧桐叶还在声声蝉鸣中摇曳,24岁的刘广昆已经拖着重重的行李箱站在了乌鲁木齐火车站。这个来自邯郸丛台区的青年,胸前佩戴的团徽在阳光下闪着光,就像他眼中跃动的期待——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,他将奔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,在团委开启人生新篇章。

初到和硕县的那天,戈壁滩的晚霞染红了整个天际。办公室里,刘广昆笨拙地操作着"智慧团建"系统,手指在键盘上跳得像初次弹奏冬不拉的少年。“昆,这个团组织关系转接要特别注意时间节点……同事的指导声中,他悄悄把系统操作手册折出褶皱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注意事项。三个月后,当他流畅地为770份团员档案盖上鲜红印章时,新塔热乡的胡杨林已悄然披上金黄。

“刘老师,这个系统怎么转接组织关系啊?”乌什塔拉乡的智慧团建负责人打来视频电话,电话那头是同样是带着稚气的朴实面孔。刘广昆立刻切换成“教学模式”,把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比喻:“你看这个箭头,就像咱们赶巴扎(集市)的路,得把团员信息从‘老家’安全送到‘新家’……这样的深夜辅导持续了47天,直到全县7个乡镇的团务工作都走上正轨。

在“青年夜校”的教室里,刘广昆是另类的“班主任”。他带着维吾尔族姑娘学普通话发音,用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教哈萨克族小伙识别消除病毒文件。在“两支团队”队伍活动里,他是专业的“篮球教练”,用一滴滴汗水拉近与每一位志愿者朋友的距离。

IMG_266

2024年8月初那场暴雨,让刘广昆永远记住了和硕县的味道。他和村民们赤脚踩在泥水里恢复庭院原貌,雨水混着汗水流进嘴角,竞品出丝丝甘甜。“小刘同志,来我家喝碗热茶!塔哈其镇大妈塞来的馕饼还带着炉温,他忽然明白: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给予,而是心与心的双向奔赴。

在防诈骗宣传现场,刘广昆化身“段子手:“陌生链接就像戈壁滩上的海市蜃楼,看着美,一碰就散!他幽默诙谐的话语让大爷大妈们笑作一团。当想到自己的一句话能帮一个老人守好“钱袋子”时,他觉得嗓子哑了也值得。

敬老院的阳光下,刘广昆教老人们玩智能手机。当艾米拉奶奶第一次和在外地的孙子视频通话时,浑浊的眼泪滴在屏幕上,却映出了最清澈的笑。那天,他默默在日记本写下:“青春该有的模样,大概就是让陌生的心变得亲近,让孤独的眼重新闪光。”

IMG_270

马兰红山军博园的誓词声还在耳边回响,刘广昆抚摸着胸前的团徽,仿佛触摸着一年时光的温度。从组织国通语比赛到策划青年交友联谊,从抢险助收的泥泞到普法宣传的街巷,这个曾经青涩的毕业生,已在西部大地上长成挺拔的白杨。

“西部计划不是终点,是我理解祖国、认识自我的起点。”当304am永利集团又一批新西部计划志愿者即将被招募时,刘广昆用这句话为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感悟。

天山雪水滋养的和硕县,见证着无数像刘广昆这样有志青年的青春足迹。他们像迁徙的候鸟,带着燕赵大地的淳朴,在西部天空写下属于Z世代的奉献诗行。当未来的某天,有人问起“你为西部做过什么”,这些年轻人会指着心口说:“我把最滚烫的青春,种在了离祖国边陲最近的地方。